本報特派記者 王小波 北京報道
  “我們要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教育,努力使每一個孩子有公平的發展機會。”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如何實現這一目標?圍繞教育領域一系列社會高度關註的熱點和難點問題,代表委員們紛紛建言獻策。
  1
  師資已成城鄉教育不均衡的焦點
  “我們這樣一個只有24萬人口的縣城,年財政收入不過3億多元,去年投入校安工程的資金達1.3億元。在農村,最好的樓是學校。多媒體教學設施全部普及。”全國人大代表、河北廣平縣第一實驗小學校長冷繼英曆數近幾年來發生的可喜變化,在各級政府的努力下,城鄉之間的教育差距逐步縮小,在辦學資源的配置上,農村地區、貧困地區的辦學條件得到了有效改善,基本上實現了孩子“有學上”。
  但她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在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學校之間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還存在明顯差距。“現在存在的普遍問題是農村的孩子要到縣城裡上學,而縣城裡孩子要到市裡上學。一方面,城裡存在‘大班額’、‘大校額’問題;另一方面,農村校舍空置,優質的教學設施閑置,又造成了資源浪費;農村學校的文體、圖書等軟件上與城裡還存在不少差距。”冷繼英代表說。
  她發現,城鄉之間教育不均衡的焦點已發生位移,最大的問題在於師資力量的不均衡。
  冷繼英代表一口氣列舉了農村教師的現狀:教師結構老齡化,教師年齡普遍偏大,知識陳舊,跟不上新時代的教育需求;優秀大學畢業生很難扎根農村,有的特崗教師工作一段時間便選擇離開,服役期滿的也想方設法調到城市。
  如果農村留不住優秀教師,不能扭轉“爺爺奶奶教小學、叔叔阿姨教初中”的狀況,就無法解決學生擇校和城鎮的大班額問題,師資已成為城鄉教育不均衡最突出的矛盾。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加強農村特別是邊遠貧困地區教師隊伍建設,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改善貧困地區農村兒童營養狀況。
  如何加強農村特別是邊遠貧困地區教師隊伍建設?冷繼英代表認為,農村邊遠地區教師生活條件差、路途遠,國家應該較大幅度提高這些地區教師的待遇,目前每月補助幾十元,顯然不能調動農村老師的積極性。
  2
  優秀教師難以安心山鄉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農村地區特別是邊遠貧困地區師資力量薄弱的問題由來已久。
  全國人大代表、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周洪宇介紹,為了針對性地解決這一問題,國家在2006年啟動了“特崗計劃”,次年又在全國6所重點師範院校施行免費師範生計劃,部分省份也在省屬師範院校實施免費師範生計劃。經過幾年努力,農村地區、邊遠貧困地區師資力量薄弱問題有了改觀。但由於問題積累多年,加之城鄉差距大,免費師範生很難在基層扎下根來,一些省級師範院校的免費師範生也不安於現狀。
  有鑒於此,周洪宇代表建議進一步擴大特崗計劃和免費師範生的規模,中央財政可以給予省級師範院校的免費師範生計劃相應的財政補貼,具體可以中央和地方各負擔一半。
  如何讓特崗教師和免費師範生安下心來,則需要有一系列的後續工程解決他們的實際難題。首先應該讓他們有一個較好的住宿條件,大力推進農村教師安居房、周轉房工程。安居房土地由政府劃撥,可以以遠低於市場價的價格提供給教師。其次,要解決他們個人的提升問題,針對邊遠地區教師提供培訓提高的計劃。
  早在2005年,周洪宇代表向全國兩會上提交過“實施三個農村教師的百萬工程計劃”———“百萬國家教師崗位”、“百萬在職教師培訓工程”、“百萬在職教師交流工程”,對於願意到農村任聘國家教師崗位的大學畢業生,可減少其還款或取消其還款,以鼓勵和激勵大學生到農村建功立業;加大農村在職教師培訓力度,穩步實施農村代課教師的轉正、辭退工作,逐步取消代課教師現象;實施城鄉在職教師交流,每人交流年限為1年。“這份建議部分被國家採納,實施了特崗計劃,每年6萬多,比我提出的每年20萬要少。如果當時力度再大一些,現在的情況可能更好一些。但各地培訓提升的力度開展得很大。”周洪宇有些許遺憾。不過,他看到,總理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專門提到了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強農村特別是邊遠貧困地區教師隊伍建設,“這表明中央對這個問題有了進一步重視。”
  3
  當教師熱何時取代考公務員熱
  公務員報考一年比一年熱,最優秀的人,為什麼鮮有人願意投身教育?幾天來,冷繼英代表一直在思考這一問題,並與人大代表中的同行進行了廣泛交流。“在世俗的眼光里,現代人對成功和財富更為渴求,目前的農村中小學教職可能只是一份安穩的工作,收入和社會地位不高,難以吸引到一流人才。”冷繼英代表說。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鐘秉林指出,當前,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對高質量教育的迫切需求與優質教育資源的嚴重短缺,已經成為我國教育領域的主要矛盾,並由此引發了一系列社會高度關註的熱點和難點問題。
  不僅是城鄉差距,城市裡不同公立學校之間的差距也很大,並由此衍生出擇校熱等問題。擇校背後,其實就是擇師資。
  如何把更多優秀的人才吸納進教師隊伍中來?周洪宇代表註意到,一些國家的教師社會地位高,廣受尊重,在工作中又能找到職業成就感,而在中國當教師很辛苦,有的待遇無法落實,影響了老師的積極性和後來者的從業願景。“2007年,我寫過一份建議,中國可以參照日、韓等國的做法,建立獨立的教育公務員制度,將取得教師資格證書並獲得教師職位的公辦教師的身份確認為教育公務員。這個建議一度被寫入國家中長期教育發展綱要(草案)。”周洪宇代表說,雖然這個主張沒能實現,但他還是要為此繼續呼籲。
  這種呼籲背後隱含著這樣的現實,教師的待遇等法定權益得不到制度保障。其實,無論是《教師法》,還是近幾年出台的各種文件,均明確寫明瞭“教師工資應當不低於當地公務員的平均工資水平,並逐步提高”。但在一些地方,卻沒有落到實處。“中國要想成為一流國家,必須有一流的教育,要吸引優秀的人當老師,要在更多優秀的教師中涌現教育家。”代表委員們相信,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促進教育事業優先發展、公平發展”,表明國家和社會對教育越來越重視,未來,教師工資待遇將超過公務員,成為一個被社會認可的主流職業。
  4
  教改要做全方位的系統性改革
  “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積極穩妥改革考試招生制度。”政府工作報告中這句話說到了很多人的心坎里。“我們過去的諸多教育改革一直處於矛盾的糾結中,好比邁臺階,一個臺階一個臺階邁過去,一到了高考,又成了邁不過去的坎兒。教育關乎社會的結構性流動,很多改革不能倉促作決定,需要搞好頂層設計,做全方位的系統性改革。”全國政協委員、北京語言大學教授石定果告訴記者。
  她舉例說,過去有關部門對高考招生做出了一些調控,比如,綜合考察學生才藝、辯論、演講、科技創新等,“可是,寒門學子怎麼辦?農村孩子怎麼辦?他們有條件和經濟能力來提升這方面素養嗎?”“教育的原點非常單純,就是教書育人,教書是傳授知識,育人是陶冶精神。但是現在越來越模糊化,被覆雜化,實際上是工業化了,照規定的工序製造成為符合設計的產品,它附加了太多教育本身沒有的一些東西。”石定果委員說,教育要回到原點,為每個學生的發展提供適合的教育,要惠及全體,一視同仁,要因材施教、開發潛能。而標準化的升學考試捨棄了這種差異特長,學生升不了學,一切都白搭。
  石定果委員認為,“為每個學生的發展提供適合的教育”這種願景很好,受制於優質教育資源稀少、教育非均衡化、教師素質、人才培養模式、制度環境等多重因素,教育改革迫在眉睫。但教育改革的推進和發展是系統工程,各階段不能孤立操作,也不能冒進,要在尊重教育規律、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進行科學合理的制度設計,使教育改革與發展穩妥並持續性地推進。
  鐘秉林委員指出,目前高等教育利益相關者的訴求呈多樣化趨勢。多元化的訴求增強了改革的驅動力,但由於目標訴求差異很大,價值取向各不相同,導致眾說紛紜、眾口難調,難以形成改革的共識與合力,加大了改革推進的難度。在進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頂層設計時,必須要處理好內部和外部的關係。“內部”主要指的是:高考招生制度屬於教育制度的範疇,必須遵循教育規律,服務於教育自身改革發展的目標。“外部”主要指的是:高考招生制度是重要的社會公平保障制度,改革這一制度,必須具有廣闊的視野和全局意識,應“跳出教育看教育”。
  如何在個性化人才培養和公平正義之間兼顧兩難,考驗著政策設計者的智慧,也需要人們加深對教育原點的認識,讓改革從社會心理層面獲得相對寬鬆從容的環境。
  (原標題:讓每一個孩子有公平的發展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xi93xiepy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